崇阳信息部
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成都49中学生坠亡监控曝光,这位爸爸的一封信刷屏:孩子,若有过不去的坎,请一定记得先回家
    523
    0














































































































    作者:教材帮 · 主播:吉米

    来源:教材帮(ID:TX-JCB

    我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你都要珍爱自己啊。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这几天,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16岁的男孩,正直青春年少,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本可以有大好的前程,却在母亲节那一天坠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监控画面显示,坠楼之前,男孩在负一层的水泵房,持一把刀具割自己的手腕。

    而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割腕了,同学透露他之前也曾说一些否定自己、“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他右侧裤包内还遗留了一张纸条:“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他的离去,不仅让父母亲人无法理解、悲痛欲绝,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评论区有一句评论,一下子戳痛了我的心:

    “未来的每个母亲节,她都要在花店看着别人送母亲鲜花,而自己却要买花去墓地哭泣。”

    作为旁观者,对于事件始末我不予置评,可同样作为父母,我却无法对此熟视无睹。

    我们总以为,孩子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绚烂的,是无忧无虑的。

    但孩子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可能会天塌地陷。

    儿童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有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差不多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

    他们自杀的诱因,有可能是一个耳光、一句训斥、一次挫折、一场争吵......

    对大人来说无关痛痒的小事,却往往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顶住学业的压力,都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热爱和追求,接纳自己,有幸福的能力,平安健康地度过此生。

    青少年自杀,敏感而又沉重。那面对这些无助的孩子,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不禁想到了曾经一篇文章,是一位爸爸写给孩子的信,值得每位父母给孩子读一读。

    正文如下

    致我亲爱的孩子:

    见字如面。

    提笔写下这封信的初衷,是因为有个男孩在奋斗了三年的实验室里“一挂解千愁”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句“再见”和一封绝笔信是他与这个世界告别。

    他用“闹肚子”形容近年来风云诡谲的世界,在最后的最后也不忘祝福家人朋友“顺顺利利”,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原本也是个温柔的人吧。

    没有将要离开的悲凉,可这样的冷静与戏谑却让人后怕——他的生活与我们没什么不同。

    研导只是更喜欢和年轻人“侃大山”,缺乏指导但并没有PUA;学校没有无故扣押毕业证,只是被疫情影响的进度和不太顺利的实验让他内心生出了延毕的恐慌......

    世界没有偏爱他,却也没有苛待他。

    这让我意识到,无需重大打击,平凡竟也能致死。

    曾有人说:

    “不要随意去揣测死者。你能看到的,都是他最浅的遭遇。

    站在制高点的评判,显得既无知又傲慢。”

    但这封绝笔中的内容,爸爸妈妈经历过、有太多的人正在经历、而在未来你亦避无可避。

    在绝望还未堆砌之前,在光亮还未消失之前,我们有些话,想对你说。

    - 01 -

    孩子,请接受自己的平凡

    作家梁晓声受邀参加某知名高校讲座的时候,曾与一位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30岁以前,最迟35岁,若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什么是不平凡?”

    “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可观的存款。”

    “要有什么样的房,什么样的车,多少存款才算可观?”

    “我没想过”

    房子、车子、位子、票子,一代又一代人坚定不移的追寻了数十年。

    似乎得到了就是摆脱平凡,而摆脱平凡的人就是时代的英雄。

    在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你若依然平凡,那你就是狗熊。

    这样长大的“狗熊”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争当别人家的小孩、考上名牌大学、找个光鲜的工作、去做时代的“英雄”;

    这样长大的孩子,总是有着很高的自我期待,憧憬着功成名就。

    当事情的发展偏离自己的期待阈值,便会开始质疑“我是不是很没用”。

    这种自我怀疑,成为一根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但这世上有90%的人都是“相对平庸”,我们本就有不成功的权利。

    “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的肩膀上都背负庞大的未来。

    但所谓的幸福,却早被商业稀释单一化了。

    这是一个只有人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

    孩子,请不要背负不可预见的“幸福”。

    - 02 -

    孩子,请学着寻找自信

    你也许不擅长数学,但却能在英语上拔得头筹;你的作文也许乏味,但对生活从不冷漠;也许在学习上你总是“吊车尾”,但同学都愿意信任你、跟你做朋友。

    这个世界叫嚣着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想过——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

    不是考上好学校就一定能过好这一生。学习好和事业成功、人生幸福也没有因果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的人,那在华尔街做金融经理,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生活在你心目中有意义、有成就感,那你就有尊严、就是最好的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向前走的路也必有挫折。

    “我最擅长的事竟然也失败了。”

    “我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

    这种境遇下的打击比以往更甚,在自我诘问的怪圈里,我们焦虑、怀疑、放弃......

    我希望,当你面对暂时的失败、产生“我是不是很没用”的自我怀疑时,比起心如死灰,不如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周跟上周相比,你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2. 没有太大变化?那有没有一点点的变化?

    3. 这周和上周一样?那你是怎么保持的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只有惊天动地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但其实,每一件惊天动地的事都是从生活小小的改变开始。

    孩子,今天很残酷、明天也很残酷,但后天很美好,所以不要选择在明天晚上放弃自己。

    - 03 -

    孩子,你的开心比任何成就重要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神秘组织,自称“985废物联盟”。

    这里的人,拥有国内最顶尖的专业特长和学历。

    他们是家乡的神话,带着从小的骄傲。

    但在顶尖学府,身边的人可以毫不费力的成为某个领域的大牛、自己费尽心力学来的东西,不过是他们众多特长中的一个......

    即便考上了985,却依然是个“废物”。

    因此他们自嘲:这是一群985失业者的乐园,加入分享故事,谈论如何摆脱困境。

    基于此,这群“废物”会在“组织”中打卡学习进度和资格证书,会研究各种专业课程,组队学习、相互支撑,规划自己的未来。

    这些自嘲“985废物”的年轻人,他们是不平凡的人,却也是相对平凡但不断努力的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从小挂在嘴边。

    同样,在生活中必须不断进步,才能原地不动;我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做好最平凡的人和最平凡的事。

    “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孩子,我希望你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终有一天,我们会劝你潇洒的“离开”,离开父母的羽翼。

    外面天地广阔,只有一头扎进去,才能大有作为。

    但苦难永远不值得被歌颂,让一个人变坚强的秘诀从不是挫折和打击,而是认同与爱。

    比起做一个成功的人,我更希望你能做一个快乐的人。

    对父母来说,你的开心很重要,比任何成就都重要。

    - 04 -

    孩子,若有过不去的坎

    请一定记得先回家

    有人说,有了孩子以后,看谁都不像好人,看社会如此险恶。

    是啊,当你踏入世间的那一刻,其实就意味着一场人生冒险的开始。

    我们对你爱得越深,越是容易惴惴不安。

    小时候,我们怕你走路磕着碰着;上学了,我们怕你受欺负受委屈。

    当看到一起又一起悲痛的事件,我更怕你也会在某一刻被逼到绝境。

    这世界上,最深的恐惧,莫过于你身处危难,而我却一无所知。

    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心事重重,却对我闭口不提。

    之前看到一20岁的女孩,因为和对象吵架,一个人站上了18楼想要轻生。

    民警声嘶力竭地呼喊:“有什么事下来,我们帮你解决,什么事都可以解决。”

    有网友说,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困境是熬不过去的呢?要好好活下去啊!

    是啊,生活必然有糟糕的一面,但也不要因此忽略了那些美好。

    席慕蓉说过:

    “挫折回来,也会过去;热泪会留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气馁的,我们还有长长的一生。”

    孩子,如果你累了,那就歇一歇;

    如果你成不了高飞的鸟,那就守好自己的井底,做一只普通的蛙。

    无论你将来是什么样,都并不影响我爱你。

    孩子,你一定永远永远要记得,若有过不去的坎,请一定记得先回家。

    家里还有爱你的爸妈,我们永远是你的退路。

    作者 :教材帮,来源:教材帮(ID:TX-JCB),从小学到高考,你的线上学习好帮手。

    给大家推荐一个中小学听书平台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学生听书

    即可免费收听儿童故事、

    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听书


    2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崇阳信息部
        圈内贴子0
    • 商圈成员4
    本圈子内的新贴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