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8年,张旭豪还是个大学生,因为自己打游戏嫌吃饭不方便,就萌发了创业做外卖的念头,他联同康嘉、汪渊等上海交大的同学一起创办了饿了么,第一份外卖据说就是张旭豪送出去的。在饿了么上海办公室的前台对面,放着的那辆破旧电动车就是张旭豪的战车。
(张旭豪的电动车)
当时的张旭豪和团队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踩到了一个巨大的风口,这将是一个日订单千万以上的赛道(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而市场留给他们打基础、发展的时间只有短短四五年。
作为一帮在宿舍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敏感、聪明和热情让饿了么完成了从0到1的转变,教那些连电脑都不会用的饭店老板学会接单,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击败了本地的一个对手,上海交大成了饿了么的地盘。
张旭豪和饿了么遇到的第一个真正难关是进攻白领市场的失利,经过3年的发展,饿了么攒起了50多人的队伍,张旭豪雄心勃勃地想要吃下上海的白领市场,结果根本攻不进去,员工一下子流失了40多人,公司只剩下了几个人。
关键时候,张旭豪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2011年,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投了他100万美元,不得不惊叹朱啸虎的投资能力,这笔钱在饿了么95亿美元被收购后,朱啸虎收益颇大,他还特意感谢了收购方。
对朱啸虎,张旭豪心怀感念,他后来笑着说,要是朱啸虎亲自来公司考察,发现只有4个人,可能就不敢投钱了。
02
饿了么开了个好头,但它对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当美团、百度等巨头纷纷杀进来的时候,张旭豪才真正理解什么是打仗。
已经入局的“饿了么”,亲眼目睹了一场波澜壮阔又残酷至极的“百团大战”,各大VC、PE疯狂地为中国的团购网站买单,动辄数亿投资,然而一哄而上之后,必然徒留一地鸡毛。2013年年底,各大团购网站或死、或被收购、或苟延残喘,只有极少数幸存,而达到一个足以与巨头平等对话地步的,唯有饿了么一家。
随着团购大战的落幕,高大上的外卖O2O又得到了各大投资人的垂青,“饿了么”的转折也就此开始。2013年以前,虽然竞争对手层出不穷,饿了么尚且保持着稳定前进的姿态,但随着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在O2O领域的布局,淘点点、美团外卖以及百度外卖先后杀入市场,真正惨烈的竞争来了。像是从冷兵器时代一跃进入核战争,尤其是面对像美团王兴这样同样“狼性”的对手,巨大的压力迫使张旭豪只得拼命向前。
03
饿了么的“大对头”还是美团。
徐新本来想投饿了么,但王兴的老同学、老战友王慧文给他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当时美团监控交易的一个团队,扫描到了饿了么这个日过千单、高频、高毛利的平台,他们立马跟踪研究,决定自己上这个项目。徐新被王慧文说服了,暂停了对饿了么的投资,投资人就是这样,要赛马嘛。
(图为王兴)
王慧文用半年时间去准备、学习和研究,他的秘诀很简单“抄、抄、抄”,美团是2013年11月份上线,到了2014年暑假,王慧文就集结了一千个人,集中培训一个月,派到了一百个城市。
而饿了么呢,当时才只是12个主要城市,所以徐新说,互联网没有地头蛇,都是全国性的,当王慧文一下就到一百个城市后,这个战争就结束了。
不要忘了,除了饿了么这个先行者,还有点评,美团是两线作战。
点评的存在很关键,商场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众点评拿了8000万美元战略投资饿了么,被美团刺激到的张旭豪下狠心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扩张到200个城市。
2014年,饿了么全面进入紧急战争状态,为了跟美团抢市场,饿了么在新人培训中增加了拳击项目。
但这时候的饿了么短板就显露出来了,从300人到5000人,饿了么创始团队的管理和带队伍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饿了么的发展。张旭豪倾向于自己内部培养,但形势来不及,他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磨合和冲突是个问题,事情千头万绪,张旭豪经常给各个城市的头开视频会议,一边骂一边叫兄弟好好干,他的枭雄大哥气质已经显露无疑了。
“我们是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在体系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组织能力上还是有一些不足的。”
张旭豪后来承认饿了么的欠缺,他说饿了么没有形成垄断式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壁垒方面推进不足。但创业公司很难不受巨头战略的影响,哪怕它是“独角兽”,2015年,饿了么估值10亿美元,融资顺利,而美团快没钱了,张旭豪信心满满,于是带队去巴厘岛休假。
变故突生,巨头推动了美团和点评的合并,合并后张旭豪才后知后觉,他早该意识到点评创始人张涛突然从饿了么群里退出去意味着什么的。
此后,饿了么被推向了阿里巴巴。
04
江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商场上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2013年,王慧文去上海见张旭豪,想买下饿了么,张旭豪嫌价格太没有诚意就作罢了。
在阿里收购饿了么的时候,美团给了老对手很大的“帮助”。据王慧文说,“阿里当时给他们开70亿美金,饿了么来找我们,我们开价90亿美金,饿了么拿着我们的报价又去找阿里,最后阿里给他们的成交价95亿美金”。
但阿里有饿了么的否决权,不会让美团收购饿了么的,所以,“我们只是觉得最初报价70亿美金实在是太欺负饿了么团队了,我们看不过去”,当阿里报价95亿美元后,美团再跟进,“怕真的成交了”。
据说当时饿了么跟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谈判很被动,上下浮动就是几十亿人民币的利益,张旭豪一度在在谈判中拍了桌子。
话说张旭豪还真的要感谢下美团和王兴、王慧文。毕竟,个1985年的年轻人创业10年就落袋几十亿,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交易完成后,300万配送员、16000饿了么员工归于阿里巴巴,如今饿了么已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加盟餐厅130万家,用户量达2.6亿,成为阿里触角的一极。
05
交易后,饿了么创始团队变动,原阿里健康CEO王磊接替张旭豪,CFO和HR也换了新人,而张旭豪成了张勇的新零售特别助理。
张旭豪花费10年打造了外卖市场的超级巨头,确实非常不容易,不过,他最后的股权已经被稀释到了2%,公司话语权已经不在他手上了。不过,他也套现了2亿美元现金,算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其实,张旭豪卖掉饿了么也是无奈之举。如果选择不卖,由他继续主导,他还是有机会成为像美团王兴,滴滴程维一样耀眼的明星创业者,不断地将自己的事业做大。毕竟能够踩中这样一个巨大的风口,并将其做到行业领先的机会不多。如今,他只能期待下一次机会了,但什么时候才有,谁也不知道。据了解,张旭豪现在没有再创业,而是选择加入了一家投资机构,做起了VC。
饿了么卖给阿里之后,发展的也并不是那么顺利,美团实在太强大,特别是在三四五线市场,美团做得非常好,牢牢掌握大部分市场。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35%,被挤压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27.4%,而美团却从54%上升到65.1%。背靠阿里这么强大的巨头,饿了么还打不过美团,那只能说明美团实在太厉害。近日,美团公布财报,第三季度实现了大幅盈利,美团市值高达5691.95亿港元,稳坐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不过,这一次对于张旭豪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饿了么只是他人生创业路上的第一站,实现财务自由的他,想干什么都可以了,即使是享受退休生活也没问题。
别忘了,他才34岁,他身上仍具有各种可能。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