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中国式穷人思维”
    3092
    0


    中国人曾经很穷。墙上挂着一条咸鱼,一家人围着一盘咸菜扒拉着白饭。低头吃一口饭,抬头看一眼鱼,就算是吃着肉了。


    孩子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父亲要责骂他贪婪。有白米饭就咸菜,墙上还有鱼,已然是十分不错了。还有更多的人只能吃野菜、草根,甚至是观音土。更有人互换孩子杀了吃……


    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看天吃饭,不知道何时,天灾人祸就会忽然降临。


    普罗大众既穷困,又要时刻准备着无妄之灾。勤俭节约,成了生存与生活的智慧,几千年不变。


    如今,中国人富裕了,但是幸福指数并没有同等上升。罗奶奶买了几斤香蕉,回到家发现有两根有点发黑,局部有点腐烂了,赶紧给吃了。


    看到剩下的都还好,舍不得吃,决定再放放。过了两天,又发现两根开始腐烂了,罗奶奶赶紧又吃了……如此循环,几斤香蕉吃完了,但一根好的都没吃到。

     

    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的,可不只有罗奶奶。肖大妈的儿子给她买了一件几千块钱的衣服。每逢有亲朋上门,她都要拿出来展览一番,但就是舍不得穿。


    只是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穿几个小时,又赶紧脱下来收好。直到有一次拿出来却发现衣服被老鼠啃烂了。该吃的不吃,该穿的不穿,该用的不用……


    很多中国人依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还没适应富裕的日子。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思维,一种眼界,一种格局。


    固守勤俭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省钱。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心态叫“稀缺心态”,即你越觉得自己缺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而事实却往往,你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

     

    山东烟台的孙大爷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一段苦日子,“缺钱”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哪怕现在儿女成人,生活毫无压力,他依然觉得自己很穷困,也担心将来会再次遭遇穷困。“苦日子过怕了”的他,一直很节俭。


    为了节省水费,孙大爷洗菜的时候总是草草了事,如果看着干净,他甚至不洗。加上他又特别喜欢吃凉拌菜。


    因为经常吃没有洗净的菜,孙大爷感染了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一种由进食为主要感染源的病毒肝炎疾病),差点因此而丧命。最终住院费花了近七万元,才捡回一条命。七万元,够孙大爷活两辈子的水费了。

     

    “稀缺心理”会严重影响人的认知智慧,导致人们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

    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却也总是和“节俭”的优良品质同在。


    刚刚摆脱贫穷的我们很矛盾,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边是暴发户式的狂喜,极尽奢侈之能,毫无底线炫富。一边是沉浸在贫困的惶恐中不能自拔,挣再多的钱也不敢花,存再多的钱也得不到安全感。

     

    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适度消费。能吃馒头的不必刻意吃糠咽菜,能吃鱼肉的不需天天白饭咸菜。多吃新鲜水果对身体好,多穿新衣心情美。买得起名牌的尽管买,但不用炫耀;买不起名牌的别逞强,也不用自卑。

     

    勤俭自然是美德,铺张浪费绝对是可耻。但是自己挣的钱自己花也是光荣。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不抠抠搜搜过日子,开开心心享受眼前的生活。而一味节俭,坏了生活的兴致,不值得。


    0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热门分类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客服